宝石·检测

  • 绿色氧化锆(ZrO2)陶瓷饰品材料的光固化3D打印成形研究

    武嘉欣;刘颖洁;蔡滨旭;杜兆阳;李正;

    彩色氧化锆(ZrO_2)陶瓷以其丰富的色彩,金属光泽以及优良生物亲和性等特点,在装饰材料以及艺术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受限于氧化锆陶瓷的高强度和高硬度,复杂结构陶瓷饰品对模具要求高,成本高周期长,不利于个性化定制。激光立体光刻(SLA)作为一种无需模具的高精度3D打印技术,在复杂结构设计的个性化陶瓷饰品制造上极具潜力。然而该技术在打印高吸光度、高折射率彩色氧化锆材料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主要在于深色氧化锆的紫外光吸收性以及高折射率导致的光散射,进而造成固化层厚度小,容易分层甚至难以成形。本文基于SLA技术,以绿色氧化锆为研究对象,在绿色氧化锆光固化陶瓷浆料中引入低折射率SiO_2作为紫外光传导介质,降低陶瓷浆料固液界面折射率差值以减少散射,增强紫外光透射,并通过流变力学、光固化动力学、物相结构、致色机理、力学性能等分析,优化打印成形工艺与脱脂烧结工艺,最终确定以15 vol.%SiO_2掺入的绿色氧化锆色彩与力学综合性能表现较好。综上,通过在绿色氧化锆陶瓷浆料中加入15 vol.%SiO_2,在1 450℃下烧结可以制备出色彩饱满,力学性能良好的复杂结构陶瓷饰品,满足绿色氧化锆陶瓷首饰在穿戴过程中的审美要求和实用性需求,并为彩色氧化锆陶瓷3D打印成形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2期 v.26;No.12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9K]
  • 超声波法制备银合金粉末的研究

    黄钰静;李举子;李浩东;张楚婷;

    光谱分析用标准样品在标准样品的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贵金属标准样品因成分偏析等因素使其标准样品难以制备。粉末冶金技术可制备出成分均匀、晶粒细小的合金,优质粉末的制备可为标准样品的制备提供原料基础。本文借助超声波清洗机对银合金进行振动,探究能否制得银合金粉末,并通过测试分析结果探究该方法能否达到细化晶粒的效果。实验分别从形态、粒径与晶粒、化学成分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说明,通过使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银合金及银合金粉末进行观察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化学成分结果进行验证。使用超声波振动银合金制备银合金粉末,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备银合金粉末的方法,超声功率达到600 W时,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9.54μm的粉末,其中超过70%的银合金粉末小于10μm。银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2.5μm,说明超声波振动银合金具备细化晶粒的条件,结合形态和成分测试观察结果,说明通过制备粉末的方式既可以细化晶粒,也可以改善组织均匀性。

    2024年02期 v.26;No.122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3K]
  • 猛犸象牙“冻土料”与猛犸臼齿的形貌、化学成分及谱学特征研究

    吴烨盛;于志超;马永旺;冯晓燕;

    本文借助宝石学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拉曼光谱仪对西伯利亚猛犸象牙“冻土料”(猛犸象牙门齿次外层区域)、猛犸臼齿(槽牙)的形貌特征、化学成分及谱学特征进行了较系统性测试分析,旨在拓展猛犸象牙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猛犸象牙“冻土料”样品具有明显的勒兹纹生长结构,且外层平行/垂直于牙皮的生长纹理与勒兹纹交点的垂线的交角小于90°,冻土层丰富的矿物组成对样品的表皮造成不同颜色和深度的侵染、对其结构及花纹的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成分分析显示,猛犸象牙“冻土料”样品和猛犸臼齿样品均含有大量的P与Ca等元素,且Sr/Ni+Cu的元素含量比值均小于20;拉曼光谱测试到的960 cm~(-1)和580 cm~(-1)指示了猛犸象牙中磷酸盐的成分。猛犸臼齿样品的表面、缝隙、珠孔处的灰蓝色-黑色物质的红外光谱显示为环氧树脂,且该样品表面局部覆无色透明膜,棕色及白色主体部分具猛犸象牙谱线特征,指示其经过充填和覆膜处理。

    2024年02期 v.26;No.122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危地马拉“永楚料”翡翠的宝石学特征

    徐世龙;杨九昌;陈全莉;

    危地马拉“永楚料”翡翠是近年来中国翡翠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种,其颜色多为深绿色。本文收集了4件危地马拉“永楚料”翡翠成品和1件原石样品,在常规宝石学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和颜色成因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危地马拉“永楚料”翡翠样品的折射率为1.66~1.67(点测),相对密度为3.33~3.34,玻璃光泽,长短波紫外光下均为荧光惰性;红外光谱表明样品的主要矿物为绿辉石,成分均匀;拉曼光谱表明样品中的绿辉石为P2/n型结构,其他物相包括榍石和无定形碳,榍石常具“网脉状”截面;紫外-可见光谱出现437 nm和636、658、688 nm处吸收峰,分别由Fe~(3+)和Cr~(3+)所致。“永楚料”翡翠在自然光下的体色由Cr~(3+)主导,Fe~(2+)以及Fe~(2+)—Fe~(3+)间的电荷转移参与影响;电子探针计算得出“永楚料”翡翠中绿辉石的平均化学式为(Na_(0.50)Ca_(0.49))_(0.99)(Mg_(0.46)Fe_(0.08)Al_(0.48)Cr_(0.01))_(1.03)[(Si_(1.99)Al_(0.01))_2O_6]。“永楚料”翡翠样品更富Mg贫Fe元素,其更高含量的Cr元素及副矿物以榍石为主的特征有别于危地马拉和缅甸墨翠。

    2024年02期 v.26;No.122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1K]
  • “无痕修复”翡翠的紫外荧光及红外光谱特征

    汪兰;邓磊;杨雪;何立言;朱楚业;

    翡翠的“无痕修复”是一种新型的拼合技术,使用胶类物质在真空高压的环境中渗透到拼接面达到拼接修复的效果。所谓“无痕”,即肉眼从外观几乎观察不到拼接痕迹。但通过常规宝玉石检测和红外光谱测试,能找到拼接证据:紫外荧光照射能观察到拼接面处的强蓝白色荧光,红外光谱能分辨环氧树脂的吸收峰。根据国标GB/T 16552-2017 《珠宝玉石名称》,此类被“修复”的翡翠饰品应定名为拼合翡翠。

    2024年02期 v.26;No.12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Reanalysis on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ials of Jade Jue Unearthed 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Ting Fang;Jifu Liu;Mingxing Yang;

    Jade ware Jue is one of the most fashionable ornament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Han Dynasty. In this study, the remnants of jade ware Jue, 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group have been test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samples through a light etch surface showing glass luster and those with a severe etch surface showing earthen luster. With the aid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ray Fluorescence) test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det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emolite is not the main mineral of the sampl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tested samples with light erosion are antigorite and talc, although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amples with severe erosion are calcite containing calcium carbonate barium.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on jade ware Jue in Yunnan culture has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ou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jade objects from Yunnan culture and the variety of jade material located in the Yunnan Province. It also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trace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burial hierarchy laws. At the same time,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tested samples manifested a residual trace of “string” at the perforation, which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restoring the wearing of jade ware Jue from the tombs of the ancient Yunnan State and the handicraft skills at that time.

    2024年02期 v.26;No.122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文化·教育

  • 良渚、山东龙山和后石家河文化人鸟组合题材玉器图像嬗变与解读

    李园;张荣红;

    以古代人鸟结合题材玉器为研究对象,沿时间轴梳理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板块下该类题材玉器,结果发现在良渚,山东龙山,石家河三个考古学文化下典型的人鸟题材玉器都各有鲜明的特点。人鸟的图像关系呈现从具象组合—具象连接—抽象嫁接的演变特征。通过图像学方法研究图像与器物组合关系,对比同时代具有图像关联的器物,结合艺术学理论与文献考证对各文化段的玉器图像文化内涵做出解读分析,并就不同文化板块下的人鸟组合图像提出以下观点:(1)良渚文化人鸟结合题材玉器中鸟与人伴飞并辅助引导具体方位,是为祖先崇拜的象征;(2)山东龙山文化典型的鸟携人首佩表达了帝俊使者五彩鸟引龙山部落领袖飞升的景象;(3)后石家河文化中的鸟抽象简化与写实的人面结合,体现了山东龙山文化从“民神不杂”到后石家河“民神杂糅”的观念转换。虽然鸟与人的图像构成关系发生处位主次变化,然诸考古学文化中的人鸟题材玉器均表达出人类将鸟视为神圣之物的载体,人借鸟表达灵魂飞升及举行相关神秘仪式这一图像意蕴。

    2024年02期 v.26;No.122 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3K]
  • 公元4—6世纪新疆克孜尔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壁画中矿物颜料的对比分析

    李君竹;郭琦琪;刘衔宇;

    公元4—6世纪,西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其中佛教文化自西向东的传播使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相继进入建造的繁盛时期。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及现有考古研究成果,对此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融进行分析,例举克孜尔和云冈石窟中具有代表性的壁画中出现的矿物颜料种类,并将两地的壁画颜料层、地仗层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且讨论了青金石和天青石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这两座石窟虽然具有较为相似的历史框架和开凿背景,但又因为各自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别而演变出不同的创作风格,是西域至中原、中原至西域文化交融的载体,具有一定的对比研究价值。

    2024年02期 v.26;No.122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传统文化视角下玉佩的创作新探

    王胜利;苏京魁;任开;程子颐;

    在中国玉雕发展历史上,仿古玉是一个重要的玉器创作形式,并且各朝代在对前代玉器传承中都有所创新。本次研究依托传统文化中立人,树德,教化的观念,开创性的将古法玉雕工艺与翡翠,玛瑙等材料相结合,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梳理出当代仿古玉雕创作中的形式与内涵相统一、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留白等创作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创作出以鲁班锁为代表的仿古玉佩题材作品,进一步诠释和弘扬新时代的中华文化精粹。

    2024年02期 v.26;No.12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中国玉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应为、可为与何为

    张地珂;李小明;杜冬琴;董逸然;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玉文化反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体现中国式包容、仁义、气节、自省、友爱等思想理念和传统美德,赓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推进中国玉文化外译和国际传播,对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其独特优势和时代使命。因此,要以谋求合力为原则,打造高质量玉文化传播队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构建玉文化话语和叙事体系;以聚势联动为路径,数字化赋能玉文化传播实践;以共情共鸣为契机,基于深度数字化精准传播玉文化;以中外融通为目标,提升玉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2024年02期 v.26;No.122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珠宝首饰产业升级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以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珠宝类专业为例

    蔡善武;汪元;赵帏;丁玲;

    随着珠宝首饰产业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越发强烈,同时也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主动锚定珠宝首饰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面向珠宝首饰全产业链,通过组建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群、政行企校搭建珠宝协同育人平台、实践“三级循环式技训”模式、锻造高质量“双师四型四能”教师队伍等策略,形成人才培养的“博伦珠宝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珠宝首饰产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4年02期 v.26;No.122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设计·工艺

  • 基于性别理论的首饰设计研究——以“性别含混化”为例

    李雨静;鲍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出现促使男女性别平等、含混的观念在文学、戏剧、美术等领域涌现,进而引发艺术领域的创作思维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基于此背景,“性别含混化”逐渐成为人们重视的概念及社会现象,为艺术创作带来了一个全新且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此同时,这也为性别研究提供了理论契机,其理论随着女性主义的流派发展而丰富,但是涉及的实践研究略为单薄。文章基于性别研究(Gender Study),将“性别含混化”观念与理论与当代首饰创作实践相结合,意在给首饰设计带来新的研究视角、表现形式与媒介,拓宽首饰的创作思维,使首饰语言更加多元化。

    2024年02期 v.26;No.122 9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 中国设计师原创婚礼首饰品牌——以梵誓为例

    郭忆文;徐可;朱玉;

    中国正处于消费快速升级的阶段,新一代消费者更注重审美、个性与情感需求的表达。婚礼首饰市场长期存在设计同质化、品牌文化内涵薄弱和缺乏创新等问题,使消费需求无法被完全满足,从而形成了市场空缺。如今,设计师原创品牌的出现正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随着消费者对其关注度的提升对行业未来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婚礼首饰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特征,阐述了在当前的消费背景下设计师原创品牌存在的必要性与优势;其次,以梵誓为例,分析了从消费对象的选择、产品体系的构建、品牌文化建设到销售与服务这一系列的品牌行为,最后得出了设计师原创婚礼首饰品牌建立并发展所需的条件,分别是小而精的品牌定位、极具辨识度的产品体系、生动细腻的品牌文化以及高附加值的的客户服务,并从这些方面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2024年02期 v.26;No.122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