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雅玫;蒋欣然;张志清;
蓝珀是指白色背景下透视观察,其体色为黄、棕黄、黄绿等颜色,自然光照射时,黑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色调蓝色,紫外光下蓝色更明显的琥珀。由于蓝珀有在自然界中产量稀少,颜色独特,品质差异大的特点,且市场销售混乱,对其进行品质分级势在必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蓝珀的颜色成因,评价指标的表征与量化方法的选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剖析,并对分级方案的优选,分级条件的确定及《蓝珀分级》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得到如下结论:蓝珀的蓝色为荧光色,由其自身携带的芳香烃化合物所致;实用性广泛的三维荧光光谱仪可以表征蓝珀的荧光特征;严格控制光源、样品及探测器三者的测量几何条件,可以使仪器测试结果更契合真实发光特征;通过仪器采集的数据,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可以计算出标准色度观察者下,蓝珀荧光颜色的色品坐标(x,y),并找出荧光相对强度级别的界限值。《蓝珀分级》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术语与定义、体色类别、净度级别、荧光级别等。
2019年06期 v.21;No.96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1K] - 吴旭旭;陆太进;张健;宋中华;唐诗;陈华;柯捷;刘厚祥;何明跃;
近年来,国内CVD合成钻石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对宁波晶钻公司2017年生产的一批CVD合成钻石进行全面测试,并与市面上最常见的新加坡Ⅱa公司所生产的CVD合成钻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宁波晶钻公司生产的CVD合成钻石的基本宝石学性质与天然钻石的相同;CVD合成钻石样品中存在黑色多晶质钻石包裹体,层纹结构等结构特征;光致发光光谱显示,CVD合成钻石存在737、637、575 nm的CVD特征吸收峰,Ⅱa公司生产的CVD合成钻石除几处主要的特征峰还有766、659、607 nm的特征峰,揭示了不同厂家在合成生长条件及工艺方面存在差异。此外,对于CVD合成钻石不同区域的微区测试,解明了N杂质掺入不成功和原料脱氢不完全是CVD合成钻石边缘及局部结晶度不佳的原因所在,对于CVD合成钻石的溯源有一定的意义。
2019年06期 v.21;No.96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7K] - 翟少华;裴景成;黄伟志;
缅甸曼辛(Man Sin)是近年来市场最为热门的尖晶石产地,以产出"绝地武士"尖晶石而闻名。采用宝石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对缅甸曼辛尖晶石样品的内部包裹体的类型和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缅甸曼辛(Man Sin)尖晶石中常含有带有橙黄色流体的多相包裹体,具有产地指示意义。橙黄色流体包裹体可以被捕获包裹在八面体负晶之中,可以附着在矿物包裹体的表面,可以与气态的H_2S,液态的H_2S以及各种矿物包裹体组成特征的多相包裹体,其拉曼光谱以155、220、443 cm~(-1)和475 cm~(-1)拉曼峰为特征,为高浓度的自然硫溶液,液体可能为CS_2。富含自然硫的流体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尖晶石内部包裹体中,表明缅甸曼辛尖晶石形成于高度还原的环境中。
2019年06期 v.21;No.96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9K] - 叶旭;丘志力;张跃峰;何立言;
油胆水晶因其形态独特且具有强荧光效应的有机包裹体而受到国际珠宝市场的追捧,但目前对其包裹体类型、组合及形成条件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采用超景深显微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市场上一种常见宝石级油胆水晶中的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种油胆水晶中主要有负晶形三相包裹体,不规则三相包裹体,黑色固相包裹体和干涸状包裹体四种。三相包裹体的气相部分为混有微量乙烷的甲烷气体,三相包裹体的无色液相为溶解了少量甲烷的水溶液,黄色液相主要为烷烃类物质,兼有微量的芳烃类物质;三相包裹体的固相部分、黑色固相包裹体、干涸状包裹体的成分均为沥青。样品三相包裹体的组成、颜色及荧光特征与来自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油胆水晶相一致。结合油胆水晶的包裹体组合及结晶学特征,推断油胆水晶缓慢结晶生长于碳酸盐岩型低温热液矿床中。
2019年06期 v.21;No.96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7K] - 于露;李玏;曹素巧;王枫;郭连巧;
为了探究一种商业上被称为"美国紫云母"的紫色玉石与相似宝玉石的区别,以及其白色矿物与紫色矿物主体的成分差异,采用宝石显微镜、折射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测试仪器对"美国紫云母"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紫云母"样品的红外光谱可见结晶水引起的3 382、3 114、1 634 cm~(-1)附近的吸收峰,以及[PO_4]~(3-)振动所致的1 025、594、469 cm~(-1)附近的吸收峰,非云母的特征吸收,位于1 511 cm~(-1)处的弱吸收峰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弯曲振动引起;X射线衍射数据显示,"美国紫云母"样品为成分较纯的红磷铁矿(又名斜红磷铁矿);电子探针测试结果符合变红磷铁矿化学式FePO_4·2H_2O。紫外-可见光谱可见424 nm附近的强吸收峰,以及539 nm附近和751 nm附近的宽吸收带,证明"美国紫云母"样品为经过充填、未经染色处理的变红磷铁矿。"美国紫云母"样品中白色部分与紫色部分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无明显差异,拉曼光谱基本吻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白色部分和紫色部分的组成元素相同,仅致密度有所差异,说明样品紫色与白色部分为同种矿物,推测其颜色差异可能归因于致密度的不同。
2019年06期 v.21;No.96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5K] - 康志娟;韦金玉;雷玮琰;张浩然;高希娟;全文欣;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红外光谱测试等对"唐河玉"进行宝石学特征研究,发现"唐河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副矿物主要为碳酸盐(方解石),宝石学特征与软玉相似。"唐河玉"中透闪石颗粒细小,呈纤维交织结构,含粒状、不规则状碳酸盐,排列杂乱,油润度欠佳,多呈玻璃光泽;常见特征"水草花"杂质矿物,籽料皮色丰富。通过与其他产地软玉矿床的组成矿物、结构构造等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唐河玉"总体质量与韩国以及中国江苏溧阳、广西大化、贵州罗甸软玉相似,明确"唐河玉"的宝石学定名和市场定位:当"唐河玉"中透闪石含量>95%,即可直接称为"软玉";当透闪石含量在90%~95%,碳酸盐矿物>5%且影响其物理性质时,应定为"透闪石化大理岩"或"透闪石质玉(含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
2019年06期 v.21;No.96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 刘佳;王雅玫;刘芳丽;何翀;刘芬;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激光剥蚀电杆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以及拉曼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对安徽铜陵枞阳县不同形态(板状、籽粒状、疏松球状)绿松石样品进行了成分测试与分析。通过EDXRF和LA-ICP-MS分别测定了安徽铜陵绿松石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主量元素随样品的形态变化存在一定变化。安徽铜陵绿松石样品中Ba的质量分数与马鞍山绿松石中Ba的有差异;红外光谱测试显示,安徽铜陵绿松石样品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位于3 510,3 466,3 289,3 077,1 646,1 126,1 071,1 014,900,839,652,588,491,434 cm~(-1)处;拉曼光谱测试确定了安徽铜陵绿松石样品的共生矿物有石英、锐钛矿、重晶石;XRD测试发现籽粒状和板状绿松石样品的围岩成分为伊利石、石英、长石、高岭土,其中高岭土仅存在于"铜陵籽"绿松石围岩中,结合铜陵地区的地层特征确定围岩岩性为黏土质粉砂岩。
2019年06期 v.21;No.96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