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欣蔚;陈美华;刘媛;
20世纪80年代,一种传统影像学和光谱学结合形成的新型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使用高光谱成像测试仪可以得到集图像数据和光谱数据于一体的三维数据信息,而该项技术在宝石学方面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依赖红外光谱对经充胶处理的宝石进行无损检测,其测试结果会受到样品表面抛光程度及样品透明度的影响,同时,对胶物质分布及充胶程度较难得知。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样品抛光程度及透明度要求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红外光谱由于抛光程度、透明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且能得知充胶物质分布及充胶程度。采用小型高光成像仪对充胶翡翠、有机充胶绿松石和天然翡翠、绿松石进行测试,并将结果用ENVI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显示,1 000~2 500 nm(近红外波段)翡翠和绿松石样品的成像光谱信息,其中翡翠充胶处理样品出现1 733、2 208、2 313 nm处的吸收,绿松石充胶样品在2 000~2 300 nm范围多吸收峰特征可与天然绿松石区别,推测其中1 733 nm处的吸收为有机胶所致。高光谱成像光谱测试结果经ENVI软件处理,得到充胶分布和充胶程度图。
2019年01期 v.21;No.91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7K] - 邢碧倩;施光海;
近期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具有天然愈合裂隙的水晶,外观酷似天然发晶。为了探究上述样品的真伪,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配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对其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发现样品主晶中同时存在天然包裹体和具有人造特征的管状包裹体。其中,管状包裹体在显微镜下可见高度平行化、外观呆板、管壁锋利或呈锯齿状、管内具有螺旋纹及橙红色、橙黄色充填物等人造特征,且充填物显示异常紫外荧光。红外光谱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其主晶为天然水晶,管状包裹体中的充填物为含颜料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通过测试分析可知,该样品以天然水晶为原料,以人工方法进行"造发",用来仿制天然发晶,其外观与天然发晶相似,极具欺骗性。因此,在对含"发"水晶鉴定时应对主晶和其"发"进行综合鉴别。
2019年01期 v.21;No.91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8K] - 许雅婷;杨明星;
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试了几种用于绿松石充填的胶水材料及对应处理后的安徽绿松石样品。结果表明,疏松原矿绿松石的相对密度为2.25,胶水充填的绿松石相对密度更低,低于理论值。液态胶水的红外光谱中普遍有位于2 978 cm~(-1)处—CH_3键、2 930 cm~(-1)处—CH_2键、1 722 cm~(-1)附近C=O键和1 256 cm~(-1)附近C—O—C键的振动峰;固化胶水主要基团的红外振动峰与液态胶水基本一致;固化剂的红外光谱中1 715 cm~(-1)处振动峰归属于v(C=O)伸缩振动,1 418、1 327 cm~(-1)处振动峰归属于б(COO)弯曲振动。胶水充填绿松石样品的红外光谱中2 920~2 940 cm~(-1)范围内为v(CH_2)伸缩振动、1 720~1 730 cm~(-1)范围内为酯类v(C=O)伸缩振动、1 390~1 470 cm~(-1)内б(C—H)弯曲振动和1 220~1 300 cm~(-1)范围内v(COC)伸缩振动的特征峰指示了有机充填的特征;绿松石样品拉曼光谱显示2 890~2 990 cm~(-1)范围内强而尖锐的v(C—H)伸缩振动峰也可作为充填鉴定的辅助依据。绿松石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显示由Fe~(3+)离子所致432 nm吸收带和[Cu(H_2O)_4]~(2+)所致600 nm以后宽缓吸收带,在475 nm和515 nm处显示与染色粉有关的吸收带。
2019年01期 v.21;No.91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1K] - 邢睿睿;陈美华;邹昱;
翡翠颜色艳丽,结构细腻,受到国人的追崇。近年来,由于天然原料的短缺,人工合成翡翠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高压高温下合成翡翠的时间对其品质影响进行探讨。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合成原料,在1 100~1 500℃、4.0~6.0 GPa的高压高温条件下合成1~10 h,实现非晶态向硬玉晶体的转化。合成翡翠样品的基本宝石学特征、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与天然翡翠的基本一致。随着合成时间的延长,合成翡翠样品的透明度增加,由微透明向半透明转变;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翡翠中的硬玉衍射峰高而窄,合成时间越长其结晶纯度越高;SEM及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构特征表明,延长晶化时间有利于晶粒生长、结构致密,有利于获得优质合成翡翠。
2019年01期 v.21;No.91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6K] - 钟倩;廖宗廷;周征宇;赖萌;崔笛;李凌;
贵州罗甸和田玉矿床的发现是中国南方和田玉找矿勘探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野外勘查表明贵州和田玉储量巨大,可以给日渐匮乏的和田玉资源带来有效补充。贵州和田玉主要以层状-似层状产于辉绿岩与含硅质岩灰岩的外接触带内,主要品种包括白玉、青白玉、青玉、糖玉和带有褐黄色-褐色-褐黑色铁、锰质矿物的"草花"玉。贵州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受透闪石纤维间孔隙度大以及部分次要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质量分数高等原因影响,部分贵州和田玉密度较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和田玉密度值偏低,且光泽或多或少伴有"瓷感"。贵州和田玉在颜色、质地、块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而在光泽、透明度等方面则存在不足。工艺水平整体不高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贵州和田玉开发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充分利用瓷状光泽进行产品开发,针对"草花"玉和带有灰色围岩的特殊玉料突出产地特色,结合仔料与红水河文化加以宣传并根据品质级别进行市场定位可以作为贵州和田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
2019年01期 v.21;No.91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3K]
- 信辰星;李妍;郝亮;冯祖莹;熊玮;
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近些年来在电子、工业设计、建筑、医疗、汽车、航空航天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逐渐在珠宝首饰行业兴起。本文研发一种可用于3D打印的立体光刻技术(Stereo Lithography,SLA)的生物基光敏树脂,具有生物安全性,并采用粘度计、热重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其3D打印适用性、机械性能和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所配置的生物基光敏树脂在室温下粘度较低、热稳定性好、固化体积收缩率较低,抗拉性能和弯曲强度随着精度的提升而增强,红外光谱显示各部分反应充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随着精度的提升,气泡和粉末数量也逐渐减少。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精度越高,断裂面越参差,力学性能越好。最终将该生物基光敏树脂用于首饰打印并得到不同系列的首饰。
2019年01期 v.21;No.91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2K] - 窦艳;
金珠粒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工艺技法,广泛应用于金银器与首饰饰品的设计中,但文献对于此项工艺的制作流程记载较少,古法技艺几近失传,仅有少数当代首饰创作者通过个人实践探索将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一传统工艺中制珠机理的研究,对当代工业化首饰工艺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传统金珠粒工艺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其特征表现为工艺美、秩序美以及肌理美。通过分析金珠粒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推动现代首饰的多元化发展。
2019年01期 v.21;No.91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3K] - 任开;任海明;
细金工艺是一门传统的金属手工技法,是值得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不断修炼并传承,而现代细金工艺传承过程中,造型、图样等趋于单一、守旧,值得工艺师思考、创新。通过史料收集,对细金工艺及其历史演化进行了概述,从造型的角度出发,利用现代制造工艺和理念创作了多件当代作品,表现了大自然的本心本源之美,并从中感悟到细金工艺要求制作者静心于一物、一事,抛弃杂念,具有匠人情怀和精神。达·芬奇是伟大的画家、发明家、艺术家,从小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在不同的领域执着追求,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一直不忘初心。作者以"向本"为创作主题,以"祥鸟"为形制,研究并完成了细金工艺表达下的飞翔的鸟的创作《向本——致敬达·芬奇》。
2019年01期 v.21;No.91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