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梦羽;黄凤春;罗泽敏;陈春;朱勤文;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北部,于2010年底被发现,出土玉石器三百余件。本文研究对象是出自M1、M3、M27、M28、M65号墓的29件出土玉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微损)测试方法对该批样品进行了研究。肉眼观察结合基础宝石学测试表明,29件颜色和受沁程度不同的出土玉器样品中,27件为软玉,另2件需通过大型仪器测试鉴别。大型仪器测试以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为主,对29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玉器材质的定性分析,27件出土玉器样品显示了典型的透闪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另2件中样品M28-63-FJ-1显示了典型的蛇纹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及样品M111∶48-50在262、405、699cm-1处显示了典型的白云母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6件出土软玉样品的化学成分测试结果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O、MgO、SiO2,其质量分数分别在13.55%~14.30%,23.78%~26.02%和56.98%~58.94%之间,属于软玉的理论范围。根据微量元素中Fe的质量分数计算6件软玉样品的主要矿物种类,其中样品M65∶WH-BLACK的R*值为0.834,主要矿物组成为阳起石,其余5件样品R*值均大于0.9,为透闪石质软玉,6件样品皆产于白云石化大理岩型软玉矿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受沁部位的侵蚀坑以及软玉的纤维交织状结构。大型仪器可以相对准确地分析玉器的材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弥补了肉眼观察和基础宝石学测试的局限性。
2017年01期 v.19;No.7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江玮琪;王雅玫;聂淑芳;刘芬;
对半透明-半蜜蜡状金绞蜜、透明金珀在压炉中进行汽化处理实验,对比处理前后样品的宝石学特征,总结出汽化处理琥珀("水煮蜜")的主要鉴别特征:(1)经汽化处理的琥珀原料可在其天然风化皮内再生一层厚度不等且颜色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水煮皮",同时原料表面局部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气孔及黑色、黄白色结痂状皮壳;(2)汽化处理琥珀("水煮蜜")成品表面可残留白色的圆形"水煮斑";(3)汽化处理琥珀("水煮蜜")的气液二相包裹体丰富,气泡多呈细小扁平状,且流纹模糊、不流畅;(4)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汽化处理琥珀("水煮蜜"),发现其气泡分布密集,大小不均,并伴有微小应力纹。对于汽化处理琥珀("水煮蜜")的鉴别应寻找综合证据,其中"水煮皮""水煮斑"和细小扁平状气泡群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v.19;No.79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 张志清;林庆春;沈锡田;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对缅甸康地矿区翳珀进行了半定量的氧成分测定,探究翳珀不同部分的氧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缅甸翳珀在长波紫外灯下,中心区为中等蓝白色荧光,过渡区为弱黄白色荧光,逐步减弱至外表皮荧光淬灭;含氧基团的振动峰(1 722、1 228、1 158、1 031cm-1附近)的相对强度由中心区向近表皮区呈现不均匀增加的趋势;黄色的中心区氧相对含量最低,棕色的过渡区氧相对含量增加,深褐色的外表皮氧相对含量最高。
2017年01期 v.19;No.7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蒋佳丽;陈美华;任芊芊;
对天然无色—浅黄色方柱石样品进行电子辐照改色处理,并对部分改色后为褐色/烟紫色的样品进行了热处理,肉眼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电子辐照处理可使无色—浅黄色方柱石样品变为紫色、黄色,部分样品带棕褐色调。经电子辐照处理成紫色的方柱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黄绿区有宽的吸收带;辐照处理成黄色方柱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吸收峰位置与天然方柱石基本一致,蓝紫区的吸收明显增强。笔者推测电子辐照致方柱石产生紫色的原因与天然紫色方柱石颜色的成因可能相似,而产生黄色的原因可能与O-色心有关。加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恒温时间为2h,恒温温度在500℃以下时,辐照产生的不理想的褐色调不能被有效消除;恒温温度为600℃,恒温时间2h以上时,辐照改色的样品褪色为近无色—浅黄色;加热气氛对方柱石颜色变化的影响不大。
2017年01期 v.19;No.79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陈婷;杨明星;刘冰洁;
油性是评价和田玉品质的重要标准,和田玉"油性"的定义对和田玉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规范和田玉市场是意义重大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工厂加工验证、紫外-可见光谱仪、光泽度计、表面轮廓综合测试仪对和田玉的"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1)市场调查时,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油性"涉及和田玉的油脂光泽、由内而外的油润感、细腻结构造成的弥散效应以及抛光。(2)抛光实验证明,同一块样品随着抛光程度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油性也不同;结构粗细不同的样品即使抛光程度相同,表现出的"油性"也是不同的。(3)光泽度计、紫外-可见光谱和表面轮廓综合测试仪表明,抛光程度会影响和田玉表面的光泽度,反射率和粗糙度。最终,将和田玉的"油性"定义为和田玉细腻均匀的结构对光产生的一种弥散效应和当对其进行适当的抛光后,其表面的油脂光泽得以显现这两部分内容。
2017年01期 v.19;No.79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武文静;石斌;许中天;
目前,对于长波紫外线下钻石荧光的颜色描述大多数采用肉眼观察,缺乏颜色定量分析。采用USB4000光纤光谱仪及365nm的发光二极管作为紫外线光源测试了45颗天然无色—近无色钻石样品的荧光光谱数据,并结合色度学理论,获得其荧光颜色的色品坐标,将钻石的荧光颜色大致分为3类。在同样强度的365nm紫外线激发下,结果显示:(1)钻石样品的蓝色荧光在饱和度和强度上均比其它颜色荧光的高,绿色荧光次之,其余荧光颜色微弱;(2)肉眼观察钻石样品的荧光呈现粉色和橙黄色时,其所测试数据在CIE色度图中的位置均位于蓝色区域,而肉眼观察为绿色荧光在CIE色度图中的位置在绿色区域;(3)蓝色荧光的亮度和饱和度均比较高,且荧光光谱的波峰位置基本相似,主波长分布于471~483nm中并在CIE色度图中各点的位置相对紧凑,而绿色荧光的波峰不定,主波长分布于473~510nm中并在CIE色度图中的位置比较分散。
2017年01期 v.19;No.79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黄杏娇;曹小勇;黄文清;
目前中国贵金属珠宝检测实验室在贵金属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应用方面尚不成熟,各实验室建立系统的不确定度评定显得极为重要。选取贵金属检测常用的ICP-AES法,以测量PT 950首饰中Pd含量为例,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确定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最终计算得到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44.02‰±0.326 8‰。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影响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配制及工作曲线拟合、样品重复性检测,其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0.003 4和0.001 3,而质量和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通过示例的不确定度评定不仅提高检测结果可信度及完整性,也为国内各珠宝实验室完善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提供参考。
2017年01期 v.19;No.7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